海安市党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组工文化 >> 修养指南
毛泽东公私分明对亲朋


【信息时间:2012/3/21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建国初期,毛泽东日理万机,处理着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大事。但此时,毛泽东考虑最多的问题是:“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进北京就变了。我们共产党进北京不要以功臣自居,不要搞腐化,不许讲享乐,要坚持继续革命。”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并处处事事以身作则,严于律已,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尤其是在对待亲朋子女问题上,公私分明,不搞特殊化,为后人留下一个个传世佳话。

1950年春,毛泽东对长子毛岸英说:“岸英,你回家一趟,代我向你母亲扫墓。带些东西,代我为老太太上寿。你妈妈是个很贤惠的人,又很有气魄,对我帮助很大。她的父亲是个进步人士,对我资助不少……”毛泽东停了片刻,眼睛有些湿润,喑哑地喃喃道:“我很怀念……”

毛泽东经常从自己的工资和稿费中拿出钱来瞻养杨老太太,资助生活困难的亲友。但是,又绝不恩赐任何亲友以“铁饭碗”。建国之初,亲友们都抱着很大奢望给他写信。他的回信是很感人的。他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的回信说:“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北京”,“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他给青少年时的同窗好友毛森品的信中说:“吾兄出任工作极为赞成,为人所重,自然而然参加进去,不宜由弟推荐,反而有累清德,不知以为然否?”

毛泽东大舅的儿子文漳泉,与毛泽东既是表兄弟,又是干兄弟,两人感情甚笃。1927年,毛泽东到湘乡考察农民运动,文漳泉始终陪同,并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支持毛泽东救国救民。毛泽东对他也很尊重。建国后,他与毛泽东多次书信来往,并七次上京会晤。即使如此,当文漳泉请求毛泽东给他本家好友文凯在北京找一个工作时,毛泽东回信说:“文凯先生宜在湖南就近解决工作问题,不宜远游,弟亦未便直接为他介绍,尚乞谅之。”

毛泽东对堂弟毛泽东思想向来严格要求。毛泽建、杨开慧、毛泽覃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毛泽清孤身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到延安投奔毛泽东。见面后,毛泽东关切地问:“你来延安是干革命的吗?”毛泽清答道:“是的,是来跟三哥一起干革命的。因为只有跟共产党干革命,闹翻身,才有出路呀!”毛泽东听了之后,既高兴又严肃地说:“我要告诉你,到我这里来,要官没有,要干革命倒是有的是。”毛泽东边说边从皮箱里取出一枝手枪送给他。毛泽清激动地凝视着三哥递过来的手枪,不知所措。毛泽东对他说:“不会打枪,可以学会嘛!干革命从来就是边学边干的。”毛泽东先后送他到陕北公学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学习。后来,组织上便让他去西安做“生意”。毛泽清改名为毛运才,以商人身份出没在西安大街小巷,奔波于西安到延安的崎岖小道上,风里来,雨里去把布匹、食盐、药品、牛、羊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延安,为解放区物资供应做了大量工作。解放后,毛泽清夫妇一直在外地工作。在毛泽东的教育下,毛泽清严于律已,勤奋工作,从不轻易说出与毛泽东的兄弟关系。1954年他转业到阜新电厂工作,改名为毛万才,后定居抚顺。

对于自己的家事,毛泽东则以一个普通党员、公民的身份来处理部问题。1950年秋,毛泽东收到韶山乡乡长兼农会主席的一封信。信中汇报了家乡人民轰轰烈烈搞土改、分田地、划成分的情况。毛泽东高兴地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全国革命形势的进展,同时,他敏锐地感到家乡干部在划分成分问题上遇到困难。于是,他把毛岸英、毛岸青叫来,让他们速去看望乡亲们,并把划分成分的事情处理好。毛泽东嘱咐:一、家中所有财产分给农民;二、划为富农成分,责无旁贷,付出300元,作抵押金;三、人民政府照章办事,照政策办事,不徇私情,人民会相信政府。在划分成分问题上,家乡干部确实遇到了困难。毛泽东是党和国家领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家有6位亲人为国捐躯,把这样的一个革命家庭划为肃削阶级家庭,总觉得于心不安。但党的政策写得很清楚,不划为富农,何以取信于民?正在乡干部为难之时,毛岸英、毛岸青来到韶山转达毛泽东的问候。在划分成分问题上,韶山人民从共和国领袖身上看到一个立党为公、实事求是的伟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