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水回用项目正式运行并得到国家环保部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该项目是全球首套制浆造纸尾水零排放成套工艺装置,攻克了制浆造纸尾水零排放这一世界级难题,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及水资源短缺地区制浆造纸企业和其他大用水、大排水企业尾水循环利用具有推广示范效应和科技推广价值。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听取该项目研究成果汇报时,详细询问投资规模和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鼓励要多开展这样的科研攻关。
61.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全市实现燃煤电厂机组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全覆盖,完成18家52台热电机组高效除尘改造,完成605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或淘汰;推进195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全面使用国Ⅴ汽油、国Ⅵ柴油,全市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44689辆,完成全市6家储油库、511个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扎实开展扬尘“双百日”集中整治,持续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加强道路洒水、保洁,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提升至85%;建成市县两级空气质量监测网,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截至2015年11月30日,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55.1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同期下降了16.8%,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68.9%,较2013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降幅和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全省领先。
62.水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了沿江36个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完成160条黑臭河道整治,其中市区62条水质明显改善,符合景观用水要求。长江南通段总体水质连年保持Ⅱ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多年保持100%,境内9条主要内河优于Ⅲ类水质的测次达标率为71%,较“十一五”提高5个百分点。濠河总体水质由“十一五”的Ⅳ类提高到Ⅲ类,县(市)的城镇地表水总体水质由“十一五”的Ⅳ-Ⅴ类提高到Ⅲ-Ⅳ类。全市形成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40万吨/日。
63.投入整治资金31.5亿元,村庄环境整治通过省全域性验收,荣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市有61个村庄被省命名为三星级康居乡村,有389个村庄(1710个自然村组)被市命名为二星级康居乡村。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78个。通州开沙村、如皋顾庄村获评“中国最美村镇”。
64.2014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考核我市总分列全省第一,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百姓满意度调查中,南通群众满意率达89.2%,列全省第三。绿色发展综合指数80.8分,居全省首位,是省内首个达到80分以上的省辖市。全市生态乡镇实现全覆盖,建成各级绿色学校464所、绿色社区278个、绿色宾馆24个、环保科普教育基地46个。南通及各县(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县)均通过命名或考核。南通进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列。
65.按照“九整治、五规范、一提升”的整治要求,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市19条道路、6个社区获得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路”和“城市管理示范社区”称号,位居全省第一。
66.坚持“5221”、“3211”绿化建设标准,全面构建绿色框架,高标准建设绿色南通。2014年,净增造林18.5万亩,列全省第一,林木覆盖率提升至21.76%。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4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指标。大力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建成73个省级绿化示范村。
67.新增耕地4.16万亩,实施完成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1155个,连续23年实现了耕地自行占补平衡,南通成为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全国首个陆海用地统筹发展试点地区。在全国首家制度化推进成陆海域与相邻土地“同权同价”,试行部分省级海洋管理权限。南通被国家海洋局明确为全国唯一的海域综合管理创新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