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占比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工业。预计到2015年底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5.8:49.2:45。
2.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35万亿元,成为省内第4家跨进“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工业技改投入占到工业投资的63%。建成船舶海工、现代家纺2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海洋工程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占据全国海洋工程市场1/3份额。
3.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分别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和江苏服务业年均增速1.1个和2.7个百分点;投资年均增长33.9%,增速连续四年全省领先。
4.利用外资总量占全省10%以上,总投资及净增资超3000万美元重大外资项目245个,其中超1亿美元项目有52个。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劳务年均分别增长30%和16%。其中,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额是“十一五”时期的14倍。服务外包执行额累计达212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
5.推动大众创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70亿元,年均递增12.6%,占全市GDP的65%。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达39.55万人。17家企业跻身全省民营企业100强,总数列全省第二。百亿级民营特色产业板块达24个。
6.建筑业总产值达2.2万亿元,居全省第一,成为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2015年,南通铁军获得10个鲁班奖,另有11个项目获参建鲁班奖,全市鲁班奖总数达到88项。
7.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11家,首家国际性银行汇丰银行入驻南通,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4家离岸金融服务分中心落地南通,率先成为全省“集群式”离岸金融机构基地。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5800亿元,跃居全省第四,存款余额有望达1万亿元。新增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31家,直接融资超1千亿元。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企业超150家。5个县(市)和通州区被评为“金融生态优秀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创优全覆盖”。
8.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围绕创新发展、陆海统筹、“一带一路”等主题,累计举办45个专题活动,近5000名国内外客商来通参会。
9.累计新批台资项目334个,实际利用台资27.28亿美元。连续四年与全国台企联合作举办“台商产业转型升级峰会”,吸引1600多人次台商台胞、110家次两岸三地主流媒体来通参访,被台商誉为与南京紫金山峰会、苏州电博会齐名的苏台经贸交流“三大盛会”。
10.新批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以及海安、如皋、南通市北高新区等5个省级开发区(高新区)。中奥苏通生态园、中意海安生态园等跨国合作园区项目启动建设,中斯装备产业园合作协议成功签署。宜兴如东工业园、常熟高新区海安工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获批江苏省南北共建和苏南苏中共建园区。
11.南通作为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全国首批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之一,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150万千瓦,其中风电130.2万千瓦、光电11.8万千瓦。已建成海上(潮间带)风电场28万千瓦,是全国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全年新能源发电量33.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0.2%。
12.南通成为全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全市共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500辆,建有大型充电站5个,各类充电桩506根。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全市已落户和正在落户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近200亿元;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20多家,总投资超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