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瞭望 >>新论传真
人民日报:择善而从有担当


【信息时间: 2012-03-31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爱提意见的、爱发牢骚的居民,也得列入走访慰问名单。”日前,北京市民政局部署系统内百名局长31天走基层活动,要求干部不怕市民发牢骚、提问题、讲意见。如此敞开胸怀听民声的做法,赢得不少好评。

牢骚,是人们对社会现象、单位状况、自身境遇的私下建议、意见、评论和抱怨等,虽然意见尖锐、情绪强烈,但也是民意诉求的一种反映。牢骚之发,固然有说话者思想认识、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但根源还在社会问题、现实弊端。“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许多针对地方工作和领导干部的牢骚,一则反映了社会热点、利益痛点,二则也表明了群众的期待。

好话人人爱听,牢骚话则不然。因为牢骚话往往太直、太辣,听起来不太顺耳,有时还让人下不来台。如何对待牢骚,也是对待群众意见的一面镜子。近年来,从网络问政到干部下访,从电视述职到决策听证,察纳雅言、从谏如流,正成为越来越多领导干部的政治自觉。但也有些人总喜欢阿谀奉承,乐于评功摆好,一听表扬就笑,一听批评就跳,一听到牢骚便火冒三丈。

一些干部不愿听牢骚话,或者因为自身问题一大堆,生怕被群众揭穿而坏了“好事”;或者因为自以为是,尽管决策失误、工作出错,依然自我感觉良好。

“朝无诤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古往今来,有作为的治理者都重视民意,善于从百姓呼声中知得失、明利弊、优决策。春秋时期,郑国政治家子产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听到一些陕北农民近乎诅咒的牢骚,主动反思边区政策,发现征粮多、负担重等问题,于是“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了群众负担,赢得了广泛拥护。直到今天,从窑洞里传出的那段关于共产党人如何对待群众牢骚的话,依然振聋发聩:“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

也应看到,牢骚话未必都讲得有道理,牢骚太盛对于解决问题未必有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应提倡遇事就发牢骚。少发牢骚,多提建设性意见,是有益的。但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善待批评意见,从积极的方面理解群众心情,从中听到问题、读懂民意。其实只要秉着“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这样的理念,择善而从,改进工作,切实解决问题,让老百姓感受变化、看到希望,这才是最管用的牢骚疏导和消除之法。

最新图文

  • 吴新明在海安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吴新明在海安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 我市召开持续推进“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升年”动员大会 我市召开持续推进“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升年”动员大会
  • 吴新明赴海安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 吴新明赴海安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
  • 省交通运输厅来海调研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来海调研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
  • 交通运输部指导组调研我市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 交通运输部指导组调研我市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
  • 封春晴来海调研人才企业 封春晴来海调研人才企业
  • 海安市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海安市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 于立忠赴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指导 于立忠赴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