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层出不穷的“创意执法”,越来越让人觉得不吐不快:“创意执法”舍本逐末、华而不实,谨防其误人误政误舆论。
诚然,与那种拳脚相加、武力相向的暴力执法相比,“眼球执法”之类的““创意执法”似乎是管理方式的创新。然而,仔细考量却不难发现,那些所谓的“创意执法”有着诸多缺陷——
先天不足。尽管“举牌执法”、“微笑执法”都被称作“柔性执法”(意思是不诉诸暴力),而实际上,不管是“眼球执法”,还是“喇叭执法”,靠的都是外力的压服、隐性的暴力,而非语言的说服、思想的转变;尽管没有动怒动粗动手,但本质上依然是冷心理冷管理冷暴力,具有先天的缺陷——与群众有心理隔膜。“献花执法”,不就被人视为执法部门的翻新作秀,一经面世便备受质疑?
华而不实。执法者,以执行法律为天职,以维护法规尊严为底线;真正的执法,只需要雷厉风行,不需要踟蹰犹豫,更不需要讨价还价。如果连正常的法律执行都要靠“创新”、“创意”,那么,法律和社会的尊严,又该在哪里安放?如果常态执法的执行力都难以保证,又如何让人相信花拳绣腿式的“创意执法”能够立竿见影?
舍本逐末。执法,本来只需依法执行,而“创意执法”却偏偏失去执行的底气,究其根本原因,仍在“要城市的面子还是百姓的肚子”这个根本问题上。社会各方尚未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城管部门在执法时常因底气不足而左右为难——既要去执法管理,又不敢雷厉风行,便有这千奇百怪的“创意执法”鱼贯而出。明知要害在于理顺“面子与肚子”,却舍此不问而试图花里胡哨地“创新管理”,舍本逐末,岂能不遭诟病?
盘点各种执法“创意”,不难发现,凡是“创意”出现多的地方,往往是那些执法受困之处;凡是执法困难的地方,往往是利益交错难以协调之地。在一些城市,不管是小商小贩占道经营,还是城市管理其他顽疾,小事之所以拖成了“顽疾”,往往有超越“执法”本身的诸多缘由。而此时,最需要做的,不是去搞所谓的“创意执法”,而应深入执法的前沿与基部,探寻执法困难的本因,用创新管理的思路,找到协调各方利益的机制与化解执法矛盾的办法——这样的管理,才是高水平的城市管理;这样的创意,才是城市执法应有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