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瞭望 >>新论传真
人民日报评论员:愿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


【信息时间: 2013-02-26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十八大的庄严承诺。如何化为行动、变成现实,中央领导关注,人民群众关切。

  今年初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7亿农民迎来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新机遇。春节前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直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确立了“收入倍增”、“差距缩小”的目标。我们看到,前不久各省区市召开的两会都在制定政策,推出实现公平正义的相关举措。

  公平正义是人民的向往、幸福的尺度。以实干贯彻十八大精神,要求各级干部在执政理念上对实现公平正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公平正义不仅是求解利益均衡、化解矛盾的钥匙,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符合老百姓的共同愿望,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树立维护公平正义的理念,越要破解公平正义的时代课题。经验表明,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妥善处理好公平正义的各方面问题,才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健康有序,也才能按照十八大描绘的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公平正义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级政府在制度上作出设计,尤为重要。如何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如何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冲破社会不公背后的特权思想障碍?如何解决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固化藩篱?如何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这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破解方案,逐步完善构建公平的支撑与配套政策。当前,应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平正义问题,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解决好群众身边不公平的现象。

  公平正义应体现在社会管理各个环节,各级公务人员要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着一定权力,在决定政策、制定规则、裁定是非等方面,居于主导位置。维护公平,要通过依法依规的管理来实现;主持正义,要依靠各级干部的工作来落实。一个地方和单位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有没有公平意识,能不能按法规和制度办事。领导干部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在社会管理各项事务中,自觉践行公平正义。

  实现公平正义,是一个长远目标,也是一个敏感的现实问题。做好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尽善尽美,也不能急于求成、苛求绝对。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现实的条件和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我们深信,勇于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我们在实现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就一定能够走得更好,助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行。

最新图文

  • 吴新明在海安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吴新明在海安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 我市召开持续推进“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升年”动员大会 我市召开持续推进“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升年”动员大会
  • 吴新明赴海安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 吴新明赴海安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
  • 省交通运输厅来海调研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来海调研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
  • 交通运输部指导组调研我市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 交通运输部指导组调研我市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
  • 封春晴来海调研人才企业 封春晴来海调研人才企业
  • 海安市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海安市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 于立忠赴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指导 于立忠赴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