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瞭望 >>新论传真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作风不能做表面文章


【信息时间: 2013-04-15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中央出台改作风的八项规定以来,自上而下涤荡人心,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得到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肯定。然而,贯彻规定,落实任务,殊非易事。当前,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改作风不能只作表面文章。

不少干部群众反映,在改作风的强大舆论压力下,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高档饭店冷清了,内部餐厅、私人会所却热了;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迎来送往减少了,却变换各种办法陪吃陪喝;有的形式上“瘦身”,内容却未“健身”,官样文章一如既往……尽管绝大多数地方认真贯彻规定,严格自律,正气上升,但上述种种做表面文章的现象不可小看。要认识到,这不仅会消解改作风的已有成效、影响改作风的最终实效,也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改作风一阵风,也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易发的痼疾。上级一重视,马上就抓,领导不强调,立刻就放。嘴上雷声大,行动雨点小,风头过后,一切照旧。这本身就是一种坏作风。正因此,中央明确要求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改作风,以“常长”二字抓作风,一抓到底,绝不懈怠。

将改作风进行到底,就要认清当前形势任务:改作风不是为了“应付”,搞所谓变通是非常错误的;就要形成一套制度保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作风导向体现在政绩考核、干部选拔和行政问责的全过程;就要完善各项监督机制:畅通渠道让媒体和群众监督,为改作风注入压力,带来动力。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改作风,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政治责任。只有在思想深处触动“密切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在党性修养上强化执政为民这个责任,才能将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只有持之以恒真转实改,才能彻底摒弃观望风、杜绝一阵风,打消干部群众顾虑,让民心与党心贴得更近。

最新图文

  • 吴新明在海安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吴新明在海安调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 我市召开持续推进“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升年”动员大会 我市召开持续推进“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升年”动员大会
  • 吴新明赴海安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 吴新明赴海安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
  • 省交通运输厅来海调研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来海调研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
  • 交通运输部指导组调研我市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 交通运输部指导组调研我市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
  • 封春晴来海调研人才企业 封春晴来海调研人才企业
  • 海安市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海安市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 于立忠赴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指导 于立忠赴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