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发展的基石——南通市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阶段性综述
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今年以来,我市把此项工作作为“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的保障工程,努力使基层组织建设年成为“党员群众满意年”。中央、省市委领导对南通“重点推进‘四个全覆盖’、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做法给予批示肯定,在5月30日召开的全省创先争优暨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推进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
建好支部强堡垒
调查摸底精细化、整改目标具体化、整改措施品牌化
“新型社区农民普遍存在跨区域居住现象,造成集聚区党组织‘管不着’,原村党组织‘难以管’,一些村民‘无人管’的问题……”在基层组织建设年调查摸底阶段,全市共召开各类专题座谈会49场次,发放问卷调查23000余份,征集意见建议13209条。
实事求是找出问题,解决起来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操作性。市委要求,通过集中整改,到10月份,“后进”党组织全部转化为“一般”党组织,20%左右的“一般”党组织转化为“先进”党组织。此后,每半年开展一次党建工作回头看,推动有条件的逐步升级为“先进”党组织。
对照坐标和目标,各地迅速行动,打造出一批具有基层创新实践的党建工作品牌。
海安县将基层组织建设年分解成组织覆盖堡垒战、富民强村攻坚战、和谐社区协同战等“七大战役”重点工作;如皋市推出了大学生村官“3112”培养工程、“五比五争”竞赛活动、“青苗工程”等创新载体;如东县实施一个长效化行动方案作指引、一个标准化实施意见抓规范、一个品牌化创建活动促提升的“三个一”行动;海门市开展了“二次率先我争先”主题活动;启东市将基层组织建设年与崇启大桥建成通车、吕四港全面开发有机结合;通州区开展了“百家单位大结对、千名干部大调研、万名党员大服务”活动;崇川区推出了“商圈党建、民本党建、新市民党建”等六大党建示范区创建活动;港闸区实施了“党建惠民行”活动,开发区实施了“一园区一品牌”战略……
“在我们公司,是不是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江苏世纪燎原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继石的深切感受。
围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这一重点、难点工作,市委研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推行“集聚式”、“归口式”、“网格式”组建方式,强化规范化建设,确保推进工作有骨干、开展活动有保障、创先争优有舞台、党建工作有活力、推动发展有底蕴。同时,结合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对园区党建、诚信党建、项目党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统计显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通过非公企业党组织集中组建月活动,我市新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296家,非公企业党组织总体组建率达98%,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市583个后进党支部通过整改转化为一般党支部,4356个一般党支部晋升为先进党支部,较好完成了基层组织建设年阶段性目标任务。
选优训强带头人
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素质和能力
“我宣誓:接受挑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在市委召开的机关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出征动员大会上,今年新选派的230名赴村任职“第一书记”向党组织作出了庄严承诺。
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党组织晋位升级,我市按照政治素质好、法纪观念强,工作作风好、事业心责任感强,发展潜力大、工作能力强的“三强”标准,加大选派“第一书记”的力度,引导他们帮助经济薄弱、基础脆弱、班子软弱、环境整治任务重、信访维稳任务重的“三弱两重”村改变落后面貌。
为了帮助“第一书记”迅速打开局面、有效推进工作,我市成立了“第一书记”管理办公室,明确派出单位的服务保障责任、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导师”责任,建立了驻村工作月报季评、日常管理、考核激励等机制,强化“第一书记,责任第一”理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书记代表参加这次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并聆听李源潮同志的重要讲话,我感到非常荣幸、非常激动。回去之后,我将迅速从过去的‘捧场子’向‘挑担子’转变……”大学生村官、如皋市雪岸镇副镇长、万富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杰在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交流时这样说。
今年以来,我市在全面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基层上,实施了“2523”培养工程,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每村2名大学生村官,从中培养500名村“两委”正职、200名科级领导班子成员、3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
为了把“2523”培养工程落到实处,各地注重强化培训,安排了优秀基层干部与大学生村官联系结对,完善轮岗锻炼机制,引导他们聚焦发展、服务群众、提升能力。市委组织部在建立36家创业基地、20家创业合作社、39个创业园、扶持创办369个项目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大学生村官电子商务创业富民网站——“农宝网”。据统计,全市已先后建设大学生村官为农服务信息室85家,总投资200多万元的“农宝网”硬件设施已全部到位,有96类285家网络店铺在“农宝网”上经营销售,销售总额近300万元。全市已有62.4%的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71人进入科级领导班子。“第一书记”、“村官书记”已经与“能人书记”、“本土书记”一起成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
搭建党群连心桥
将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一抓到底
围绕多渠道构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我市深入开展了“四三三”党建惠民工程,通过深化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推行党代表为民服务“三室三代”工作模式,打造党员“三中心三理”服务平台,开展机关党员干部“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将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抓具体、抓实在、抓到底。
在推进“四三三”工程中,市县领导率先垂范,将“三解三促”与“保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和创建文明城市“双百日大会战”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带头到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今年以来,市县党政领导累计下基层走访群众3363户,召开座谈会874次,撰写民情日记1117篇,现场协调解决问题1146件。各级党代表围绕“诉求代言、事务代办、惠民代理”,共建立集体工作室、个人工作室和网上工作室734个。依托市民服务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公共服务中心,参加“及时梳理群众诉求、实时代理群众事务、即时处理群众难题”服务的党员干部达21万多人,代办代理各类事项5.6万多件。“三理工作法”被作为基层党组织务实管用的制度范例在全省推广。市县两级机关部门帮助结对单位引进发展项目921个,争取帮扶资金近1亿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正在我市蓬勃开展,方兴未艾。市委要求,下一步,要继续推进“三强”第一书记薄弱村全覆盖,抓好后进村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在推进大学生村官“村村有、村村优”全覆盖的基础上,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促进他们干事创业、服务群众;推进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全覆盖,组工干部下基层、抓落实全覆盖,把领导力量和组织力量聚焦基层,把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一抓到底,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南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