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到韩庄村任第一书记已近半年。在一件件实事办理中、一个个项目推动中、一句句关怀慰问中,我渐渐从在村只能“干瞪眼”,到各项工作“门儿清”;从一个农村工作的“门外汉”,到乡村振兴的一线“推动者”。驻村时间虽不长,但我已深深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的核心要义,深刻领会到黄文秀“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精神实质,深切理解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丰富内涵。我与韩庄已从“相遇”走向“相知”。
最大的改变:驻身更驻心
平时不主动了解群众,遇到事情很难不被动。驻村第二个月,村里准备搞玻璃温室大棚,但流转土地选择五组还是六组,群众意见不同,为此,村里专门召开党员大会集中商议。虽然从小生长在农村,也驻村个把月了,但深入小组少、工作经验少、接触群众少,所以流转地块的位置在哪里不清楚,建设大棚后的收益有多少不了解,群众的关注点在哪里也不明白。“这个第一书记做不到主,还是原来村干部说了算。”“新来的第一书记只比我孙子大两岁,他懂什么。”第一次党员大会,我的“建议”成了村民“热议”。这也怪不得别人,心中没有“好法子”,哪能打开“话匣子”,更别谈说到群众“心窝子”了。
村里的事情插不上手、群众的事情帮不上忙,怎么对得起第一书记的头衔?我深刻反省并要求自己,一定要走进群众、“身”入一线,常到施工项目的现场看一看、到党员群众的家里访一访、到村民的田间地头走一走……半年来,我用脚步细细丈量着韩庄每一块土地,把村民的点滴小事都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后来,我能在聊家常中听11组的张本凤说“承包的农田今年收成不错,多亏当时大雨淹掉时你帮着想办法”;在参与环境整治时从17组的贾根琴那边学会大扫帚更省力的使用方法;老党员张祥余隔三差五就到办公室跟我交流民情……我和大家身与心的距离都越来越近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直到现在,我才真正读懂其中深意。上门调解后的一声感谢,忙里偷闲时的一句玩笑,田间偶遇时的一次问好……这些看似寻常的“小细节”其实背后都蕴藏着群众心中深深的“大情感”,“群众的渐渐认可”也为我驻村工作增强了信心、坚定了决心、树立了恒心。
最重的使命:产业促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今年,市委组织部在全市推进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作为10家试点村之一,韩庄村成立了晨韵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六百亩莲藕塘,并收购二百亩园林打造农旅项目。但在与群众的交谈中发现,他们觉得几百亩的莲藕塘是糟蹋土地,不如种粮食。认为吸引外来游客到村里是在吹牛,一点儿不靠谱。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如何早出形象、早见成效成了当务之急。
作为第一书记,这份压力自然也就传给了我。想要不负组织重托和群众期盼,就必须把莲藕产业赶紧立起来、稳起来、强起来。几个月来,我紧盯工期促进度,急着把仓储中心快速建起来,给群众一个交代。由于仓储中心地基开挖时不断渗水,为了赶进度,我就同意用水泵直接抽水。可翻来覆去几次操作,时间没省下来不说,问题也没解决掉。“事关工程质量,不能省功夫、怕麻烦,还是打井抽水吧!”工程建设没有捷径,为了质量安全,我还是下定决心,打了6口降水井,彻底解决了渗水的问题。最终,用于莲藕深加工的1000平方米仓储中心于10月底全部完工。“不入其行,不知其难。”完工的那天,我在日记本上一笔一划写下了这八个字。基层工作不是简简单单动动嘴、轻轻松松挥挥手就能成功的,既需要火一般的热情,也需要土一般沉稳,才能走得实、走得稳、走得远。
建起来不容易,想要用得好更不简单。产品往哪里销售,如何打通从生产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成了眼前的难题。以往我跟文字打交道比较多,如何找销路、谈合作,我却很少思考。为尽快进入新角色,我主动向区招商、农业条线的领导同事请教,积极找信息、挖资源、拉人脉,走出去问、请进来谈,最终实现了与上海启龙农业科技、南通袁博士餐饮管理等3家公司的签约合作,有效拓宽了莲藕产品销售渠道,推动了合作社实力由“弱”到“强”、订单由“散”成“聚”、收入由“少”变“多”。
签约仪式当天,村里不少群众主动到现场帮忙,大家笑容满面,忙里忙外的就跟自家办喜事一样。九组的戴小梅还拍起抖音分享,邀请大家来村里看看新面貌。我知道,当看到他们口中的花木场里,U卡驿站竖起来了,林间小道做出来了、路灯彩带亮起来了,他们就相信,也愿意跟着村“两委”一起干!
最美的青春:实干出实绩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签约虽然成功了,但这仅仅是开始,生产经营设备的添置、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办理、绿色食品申报、莲藕品牌做大做强等等,这些都急需去完成,由不得我松松气、歇歇脚。1组的韩宝旺是一名退休村干部,知道村里现在发展任务重,他告诉我:“农口上级补助资金多,钱有了,难处就少了。”为充分发挥上级扶持政策的“红利效应”,村里申报了2024年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目前正推动晨韵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申报省级示范社,争取补助资金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现在的我渐渐懂得,在发展村营经济时,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争取群众的支持、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支持,才能在“耕耘四季”后收获“成功”。驻村半年来,村里成功打造南通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网信工作站,回收7个村民小组的闲置土地用于流转,预计每年能新增村营收入10万元……看着一个个小目标渐渐实现,一起在村里加班的夜晚、在田头暴晒的日子、在乡间小道奔波的时光,瞬间都变得那么有意义。
风拂荷叶,牵动的是我如何做大村集体“蛋糕”、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情思;雨滴荷花,拨动的是我攻克一切难题、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振兴的心弦。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只顾风雨兼程。那些难走的淤泥,必定能如韩庄村六百亩莲藕塘,收获一池“莲”通振兴路的佳“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