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党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 农村党建
驻村第一书记手记|杭沁:带着感情留在乡野田间


【信息时间:2023/11/13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既然选择成为一名第一书记,就要承担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就要肩负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责任。这是我到村工作后写下的第一篇驻村工作手记。

我常想,驻村是什么?是项目落成的那一刻,村干部对未来发展的殷切盼头;是土地流转敲定后,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是蔬菜卖到省外时,群众拉着你的手说的谢谢;是奔波忙碌的日子里,农户家中那口饭菜的甘甜”……恍然间,驻村已过半年时光,我才惊觉自己早已在一条条政策宣讲、一件件纠纷化解、一个个产业项目落户中认识到选派工作的重要意义、体会到党员群众的热忱期盼、领悟到第一书记的职责使命。

只有常跨群众门槛

才能被群众记在心坎

20235月,我被派驻到滨海新区汤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前,这是个什么样的村子、多少人口、有什么产业,我有什么资源,我能帮上什么忙……”一系列的问题在我脑海中徘徊。进村第一天,一些村民见我是女孩子,穿了件白衬衫,说话轻声细语、细声细气,都觉得我吃不了苦、靠不住、待不长久。

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之后的每一天,只要一有空,我就下去走访村民,主动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把村里的农户、能人、重点地块挨个走访摸排了一遍。为此,我专门画了一幅村子的平面图,每走访一户便标上一个红点,需要关注的对象重点标注。不知不觉间,原本白纸黑线的图纸渐渐了,但一个个陌生的脸庞却也渐渐了。

头灯要戴在额头正前方,松紧带要紧贴耳朵才不会滑落。”“身子要一直弯着,对着根部上方,食指和大拇指用力一掐。这是我第一次下田掐韭苔,村民们都夸我学得有模有样,像是个做过农活儿的样子。驻村以来,我每天都会走田间、进羊圈、看大棚、入农户,只要是村民的事、需要搭把手的,我都有求必应。有几天韭苔卖价高,供不应求,为了帮农户赶进度,我和村干部一连几天住在村里,凌晨三四点戴着头灯下田劳作。在微弱的灯光下,我们常常拉着家常、聊着趣事,比拼掐韭苔的速度。今天的韭苔特别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看着村民们能够按时采摘结束,我也兴奋不已。

群众工作千万条,情感真挚第一条。我总在想,一个第一书记不能和群众坐在一起、说到一块,干在一起、打成一片,苦乐在一起、融合为一体,那这个第一书记就一定不是个称职的第一书记。惟愿驻村两年里,村民见到我,能够不生分、不见外,愿意开口讲真话、讲实话、讲掏心窝子的话,那就够了。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

汤灶村是个传统农业村,单打独斗的散户多,种植标准不一,韭黄种植品质难以保证。从驻村第一天起,我便和韭黄较上了劲儿,村里这么多人种韭黄,为什么名气就是打不响呢?我主动请教农技专家,找种植韭黄的大户聊天,慢慢的我琢磨出了门道——“小田大田、走规模化经营。

我们成功争取到省里的富民强村项目,600万的资金,足够让一个薄弱村打赢落后的翻身仗。项目到手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瞬间有了打造合作社+示范区的想法,建设智能化连栋大棚,种植高品质、无公害、有品牌的韭黄,配备仓储、冷库,依托党总支领办的金叶蔬菜专业合作社售卖。韭黄有了身份,质量有了保证,每年至少能给村里增加20万元的收入。

但光有想法没用,能否得到村民的支持才是关键。老百姓对土地的感情很深,并且种蔬菜亩产收益高,土地流转极为不易。这田直接给村里,他们种得起来吗?”“把地流转出去划不划算啊?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我带领村干部连续一周到村民家里宣传动员,讲政策、算对比账,最终成功流转土地60亩。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拿到了土地租金,进入合作社务工又可以获得工资性收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看着群众心满意足地签了合同,我也情不自禁地咧着嘴笑,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驻村两年内,一定要把韭黄产业发展好,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不负组织信任、不负两委重托、不负群众期望。

将心比心,方能赢得人心

汤灶村地处海安、如东、东台三县交界,去市里看病要一个小时,上了年纪的老人腿脚不利索,有点小毛病都是到村卫生室开点药应付。家住汤灶村24组的康成德,今年七十多岁,常年在田里劳作的他,腰酸背痛的毛病一直拖着没去治。我想,像他这样的人村里应该有不少。卫健委是挂钩汤灶村的帮扶单位,我便主动联系、说明情况,邀请到海安中医院4名骨科、康复科专家到村开展下乡义诊活动。义诊当天,村里的会议室挤满了人,排队问诊的、拔罐的、艾灸的……老康那天也在现场,他拿着诊疗单给我看,感谢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这件事对我触动很深,从那之后,我就知道了,很多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就是群众日夜期盼的大事

这是儿时暑假的噩梦。”“冬天洗韭黄,手指丫都被水泡烂了。”“希望我们村的蔬菜能做成产业链,带动就业,解放老人们,让他们不要再这么辛苦了。我和村干部曾做过一期汤灶韭苔的宣传视频,这是在外青年在我视频下面的心声。如果不是这次宣传,我不会知道还有这么多人关注着家乡产业发展,期待着家乡风貌巨变。在翻阅一条一条视频留言中,我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一名真真正正的汤灶人。也许,这就是游子之心驻村之心的心心相印吧。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半年来,我主动加入到土地流转、拆迁复垦、改厕排查、防汛抗灾、走访慰问等各项工作中,经历了许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拿起铁锹给被淹了的田排水;第一次穿着靴子到田里劳作;第一次开电动三轮车搬运蔬菜……面对这些第一次,我曾经手忙脚乱、焦躁不安,也正是经历这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让我逐渐成长。

在村里,耕作播种前,都有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深耕。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这样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能防农作物倒伏,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增加农民收成。深耕细作不仅是农民的一种智慧,也是伴随我一路走下去的坚定信念。岗位如田,成才如耕,我始终坚信,我会带着感情留在乡野田间,播撒信心、收获希望。

乡村振兴,我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