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党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 农村党建
擘画乡村丨东夏村:只此“青绿”开“红花”


【信息时间:2022/7/28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盛夏时节,漫步在雅周镇东夏村,启航大道两侧的红瓦白墙下是颇具田园气息的菜园篱笆,远处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田野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星火广场上鸟雀鸣叫入耳,挖掘机施工的声音昭示着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东夏村以全国“红色村”建设试点为契机,通过夯实“红色堡垒”,发挥“青年力量”,打造“绿色产业”,从经济薄弱村蝶变为村营收入过百万的先进村,走出了一条红色领航的振兴路。

“红色堡垒”凝聚初心动能

“种田的兄弟们,好辛苦啊!无衣无食无住,白白辛苦!”初心宣讲队员黄燕以一首《醒农歌》将参观初心教育馆的青年带回了“觉醒”年代。东夏村地处黄桥革命老区,是海安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为唤醒老区承载的“红色记忆”,激发老区人民内心的“红色因子”,村党总支持续深掘红色资源,融合东夏战斗遗址等元素,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初心教育馆,配套修建星火广场、燎原舞台,复原翁庄私塾场景,开发初心教育课程,制作红色广播剧,成立初心宣讲队,把红色故事讲精彩、革命传承做到位,每年接待党员群众超过1万人次。

在夯实党建阵地的基础上,东夏村注重孕育“红色先锋”,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优化“党建+网格”管理,推行无职党员定责上岗“4453”工作法,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持续推进“红色代办”项目。网格党建引领村民向“红”靠拢、与“网”交心,大小难事不出村,村党总支连续三年获评“五星级党组织”。

“把‘红色堡垒’建在家门口,既要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党建新阵地,也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入脑入心。今年我们还实施‘红色微约’,推进村民自治,形成人人争做‘红色先锋’的浓厚氛围!”东夏村党总支书记王海洋介绍。

“青年力量”激活领航雁阵

乡村发展重在选好“领头雁”。东夏村党总支通过抓班子、强队伍,不断积聚振兴合力,发挥青年力量,凝聚起一支有能力、有活力、有战斗力的振兴人才队伍。换届以来,村干部平均年龄40岁,大专以上学历5人。省市两位年轻驻村“第一书记”先后投身村庄建设,推动村企结对共建,助力签订小麦稻谷定向采购协议,创建特色农副产品试验地,以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年轻化,发展路子也充满活力。在“青年力量”的带动下,东夏村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迈出了一大步。土地流转每年增加村营收入超20万元,完成双新河河道整治护坡,安装路灯102盏,绿化26亩,拆除破落建筑18处,拓宽道路1800米,新建硬质道路2500米。

为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参与“红色村”建设,村党总支组织开展返乡大学生红色教育活动,积极打造青年干部教育实训基地,号召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并积极帮助申请政策帮扶、对接企业合作、联系农技指导。

“受政策吸引,我到‘红色村’来办农场,政府不仅帮忙申请农业贷款,还联系复旦智慧农业研究院团队现场指导技术,搭建大棚有矛盾也是村干部协调解决,惠农政策好得很!”35岁的海安邮特汇家庭农场农场主朱卫卫激动地说道。

“绿色产业”推动共富发展

“我们的有机草莓口感好,不打农药,不催熟……现在下单可享优惠价,海安城区下午就能送到!”三月初,在草莓种植基地大棚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第一书记带货直播”让东夏蔬菜基地收获了一大批订单。

东夏村以“红色”为底色,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社抓新品种技术引进、品牌打造和销售平台建设,引导带动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大面积种植,打造高沙土优质农产品产业发展区、现代农业试验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区三大片区,高标准建设草莓、蔬菜、香芋、紫薯、火龙果、五彩油菜、稻米等产业基地3000余亩。打造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农耕体验园,进一步加快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护住百姓的“钱袋子”,东夏村线上通过“寻味海安”电商平台打开销售渠道,线下与企业合作打造农产品直供基地,并以合作社兜底销售的方法保证农户收益,党员干部齐“上阵”帮忙分拣、包装、销售。“往年家里的芋头都是到菜市场上去卖,还会剩下不少,现在村里统一收购帮我们卖,没有后顾之忧了!”村民对此赞不绝口。翘首盼振兴,实干践初心。东夏村党总支将不断盘活红色资源,持续焕发“青绿”活力,盛开红色美丽村庄之花,让“红色村”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